辽宁省见义勇为基金会携手省电力有限公司— 首创电力见义勇为认定新机制 构建电力安全社会共治新格局

2025-04-25

辽宁省见义勇为基金会携手省电力有限公司——

首创电力见义勇为认定机制

构建电力安全社会共治新格局

1.jpg

全省电视电话会议现场

2025年4月23日上午,辽宁省见义勇为基金会与国网辽宁省电力有限公司在沈阳召开全省电视电话会议,联合印发《加强电力设施保护见义勇为认定奖励工作方案》(以下简称《方案》),同步发布《辽宁省电力设施保护见义勇为奖励实施细则(试行)》(以下简称《细则》)。这一全国首创性举措,首次将电力设施保护纳入见义勇为认定范畴,标志着我省在构建电力安全社会共治体系、弘扬新时代见义勇为精神上迈出突破性步伐。

会议由国网辽宁电力党委委员、工会主席张凤舜同志主持。国网辽宁电力总工程师洪鹤同志双方共同加强电力设施保护见义勇为工作作了部署安排。辽宁省见义勇为基金会副理事长邱放同志宣读了《奖励电力设施保护行为倡议书》,呼吁全省人民积极投身到保护电力设施的行动中来,用热血和担当守护我们的电力安全,共同为辽宁全面振兴新突破注入强劲动能,为人民美好生活提供坚实保障!


杨忠林.jpg

省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辽宁省见义勇为基金会理事长杨忠林同志讲话

省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辽宁省见义勇为基金会理事长杨忠林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指出:“此次会议的召开,既是辽宁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关于‘发展壮大群防群治力量’部署的具体实践,也是优化电力能源领域营商环境的创新举措;既是对新时代见义勇为精神的拓展与丰富,也彰显了‘守护万家灯火’的社会价值,更构建了‘人人参与、人人尽责’的电力安全防护网。大家回去后要将会议精神贯彻好、落实好,做好《方案》与《细则》的下篇文章,真正将这一全国首创的护电见义勇为机制转化为辽宁全面振兴的‘安全动能’,使之成为新时代‘政企社协同共治’的全国典范。”

辽宁省电力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闫华锋介绍,近年来,全省每年因外力破坏、违规施工等导致的电力故障占比超30%5年来的数据显示,因漂浮物缠绕、外力破坏等七大隐患导致的电网跳闸事件超过400起,仅2024年就发生涉电安全事故37起,直接经济损失超千万元,严重影响到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与国家战略安全。此次双方联合出台的《方案》,通过明确认定标准、规范申报流程、强化奖励保障,将保护电力设施行为正式纳入见义勇为表彰体系,填补了行业空白。


邱放.jpg

辽宁省见义勇为基金会副理事长邱放同志宣读《奖励电力设施保护行为倡议书》

会议指出,电力作为现代社会的核心能源载体和基础性产业,其战略价值贯穿于国家安全、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和全球竞争的各个维度,是国家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支撑和核心竞争力的关键组成部分。辽宁电网承担着东北送华北跨区输电和区域能源消纳的关键任务,截至2024年底,全省35千伏及以上输电线路达6.7万公里,电力设施保护形势严峻,急需举全社会之力共同守护。此次《方案》的出台,通过“制度赋能”调动百万群众参与护电,将电力设施保护从“企业独奏”转化为“社会合唱”,能大大降低辽宁电网线路跳闸率,有力保障电力供应的持续性和稳定性,为辽宁经济腾飞、社会和谐提供坚实的能源支撑。

会议认为,辽宁省见义勇为基金会与辽宁省电力有限公司将电力设施保护纳入见义勇为范畴,是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法》《辽宁省奖励和保护见义勇为人员条例》的重要实践,具有3大社会意义与社会价值:

一是全国首创构建“电力保护+见义勇为”双轨融合新机制,《方案》首次将电力设施保护行为纳入见义勇为认定体系,明确对“制止危害电力设施安全行为”“抢险救灾中保护电力设施”等突出表现的非电力从业人员给予见义勇为认定及奖励,填补了国内在该领域的制度空白。

二是《方案》聚焦“平安辽宁”建设,配套出台的《细则》以五章二十二条细化操作流程,将保护电力设施作出较大贡献、突出贡献、特别重大贡献的个人和群体,纳入见义勇为行为确认表彰范围,在全社会形成共同保护电力设施的强大合力。

三是筑牢能源安全防线,凝聚振兴发展正能量。当前,辽宁正处于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行动关键期,电力作为经济发展“先行官”,其安全稳定运行至关重要。随着《方案》的颁布实施,辽宁省将以制度创新为笔,在能源安全与社会治理的交叉领域书写“人民至上”的新篇章。

aab8feb008262d5abdc00c584ac706d.jpg

参观看国网辽宁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调度演示

全省14个地市见义勇为基金会理事长及相关人员,各地市供电公司、省超高压公司、送变电公司应急指挥中心相关人员通过视频会议同步收听收看。

监制:杨宝斌

编审:许戬张晰琳刘学文

责编:刘学文


阅读10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