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9月9日上午9时,在第41个教师节来临之际,省见义勇为基金会一行在省见义勇为基金会理事长、辽宁省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杨忠林同志的带领下,前往沈阳航空航天大学,亲切看望慰问该校机电工程学院教师刘刚,并在该校与相关人员展开座谈,以此传递社会对见义勇为精神的尊崇,为辽宁全社会弘扬正能量树立鲜明导向。
慰问座谈会现场
8月12日下午,江苏南京总统府景区内,一名6岁女童不慎跌入2米多深的景观水池,瞬间被池水淹没,仅能勉强露出小手挣扎。正在景区度假旅游的沈阳航空航天大学教师刘刚听到呼救声,来不及卸下身上的背包、也没脱掉身上的衣服、更未顾及自己不会游泳的实际,一心只想救人的他纵身跃入水中。池水散发着腥臭,身高180厘米的刘刚头部完全没入水中,接连呛了好几口脏水,却始终牢牢抓住女童、奋力将其托举过头顶。关键时刻,岸边一名中学生及时伸手,在众人协助下,将刘刚与女童一起拉上岸。事后刘刚坦言,当时“满脑子只想着救人,忘了自己并不会游泳”,这份本能的担当,体现了人民教师“守护生命”的师德本色。
刘刚的英勇事迹经游客自媒体与南京官媒报道后,迅速引发社会广泛赞誉。南京市玄武区见义勇为基金会第一时间奖励慰问了刘刚,当地辖区派出所也启动见义勇为奖申报流程。
杨忠林理事长为刘刚发放慰问证书与慰问金
看望慰问中,省见义勇为基金会了解到:近年来,沈阳航空航天大学在“立德树人”理念指引下成果丰硕,不仅毕业学生就业质量、新生招录分数线、科研水平跃升等方面都跃升至历史高位,更培育出一批践行责任与担当的优秀个体。从9月初参加9.3大阅兵的飞行员王杰,到此次勇救落水女童的刘刚,沈阳航空航天大学孕育出“上天能揽月、下水能救人”优秀师生,这正是学校育人成果的生动写照。沈阳航空航天大学党委书记范振伟表示,刘刚救人的背后,是“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的最美教师情怀,是学校长期深耕情怀的必然结果。
杨忠林理事长指出,刘刚的举动看似“举手之劳”,实则承载着崇高情怀,他用行动将“辽宁好人”的形象烙在江苏大地,更推向全国,为全社会立起了可学可做的榜样。省见义勇为基金会不仅仅是看望和慰问教师刘刚,更是在全国第41个教师节来临之际向全社会传递了鲜明的价值导向——
见义勇为是平凡人皆能践行的责任,刘刚并非专业救援人员,甚至不会游泳,却在他人危难的危急时刻凭着本能挺身而出,这一义举告诉人们,只需心怀担当、每个人都能成为守护生命的“平民英雄”;为见义勇为者“撑腰”,就是为社会正气“站台”!省见义勇为基金会专程看望慰问刘刚,不仅让刘刚感受到“善举有回响、付出被尊重”,更向公众释放“社会从不会忽视挺身而出的勇气,每一份见义勇为都将被看见、被肯定”明确信号,从根本上打消“好人难做、善举怕亏”的顾虑;“善举接力”是社会温暖的底色,更是文明进步的动力,从刘刚跃水救人,到中学生伸手相助,再到岸边众人合力支援,这场救援是“人人向善”的生动缩影。省见义勇为基金会借此强调,社会和谐并非依赖个体“孤军奋战”,而是需要每个人传递善意、接力温暖,唯有将个体善举汇聚成群体力量,才能筑牢安全、文明、有温度的辽宁社会根基。
这份价值导向,既是对刘刚等见义勇为者的肯定,更呼吁全社会以榜样为镜、向善而行,让见义勇为成为社会共识,让互助互爱融入日常,共同绘就文明和谐的社会画卷。
沈阳航空航天大学党委副书记、校长李润东,党委副书记张业伟,党委常委、副校长曲迎东,党政办公室主任王浩天,常委宣传部部长边疆,机电工程学院党委书记谭红;省见义勇为基金会秘书长杨宝斌,表奖宣传部副部长张昕琳及相关人员一并参加座谈会。
监制:杨宝斌
编审:许戬 张昕琳 刘学文
责编:刘学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