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米高空的生命抉择 ——辽宁勇士李宝东用热血书写义勇答卷

2025-10-11

2025年10月10日的锦州北镇市青堆子镇王家村村民李宝东三间房的南卧,阳光透过玻璃窗掠过李宝东被火烧伤的双手、落在他仍带着灼伤痕迹的后背,奇痒无比。他痛苦地在床上使劲地蹭着肢体,试图减轻痛苦。看到有人进屋,李宝东本能地想举起双手与前来看望慰问他的辽宁省见义勇为基金会理事长杨忠林握手,却被杨忠林大步向前、一把捧住了他烧伤的双手。杨理事长一手轻握着李宝东受伤的左手,另一只手撩开被子,一眼就看见他大面积布满灼伤痕迹的后背,话语里满是疼惜:“你的义勇让我们很感动,你的伤痛也让我们心痛,党、政府和人民一定不会忘记你,一定会竭尽全力帮助你走出困境”。这位刚刚荣登2025年第二、三季度全国见义勇为勇士榜的普通村民,用年初那惊天动地的一跃,在辽沈大地上写下了最动人的义勇篇章。

WPS图片(1).jpg

(《辽宁法治报》头版头条刊登李宝东事迹)


2025年1月1日下午1时许,锦州北镇市青堆子镇王家村的冬日午后原本宁静祥和,高某家养鸡场突然冒出的滚滚浓烟打破了这份平静。骑车经过的李宝东发现鸡场着火时,火势已经大到开始吞噬整个鸡棚,且正快速向旁边的民房蔓延,一旦火势失控,后果不堪设想。

“快拿梯子!我上去割个隔离带!”来不及多想,李宝东抓起附近的镰刀,顺着梯子迅速爬上7米多高的棚顶。塑料与隔热布在烈火中滋滋作响,灼热的气浪炙烤着皮肤钻心地痛,但他没有丝毫退缩,反而挥舞镰刀奋力切割,并纵身跃向火势更猛的地带,试图用一道隔离带阻断火魔的脚步。“下来吧!太危险了!”高某的家人在地面上焦急呼喊,可李宝东深知每多割断棚顶的一根捆着塑料与隔热布的绳子,民房就多一分安全,他依旧专注地作业着。

就在隔离带即将成型的瞬间,棚顶的钢架在高温炙烤下突然坍塌。伴随着一声巨响,李宝东从7米高空重重摔落,后背先是狠狠地砸在钢制的鸡笼上、然后整个人又仰面摔在满是塑料与隔热布燃烧积成的滚烫的塑料油里,随后被迅速蔓延的火焰吞噬。当村民们合力将他从火场救出时,他的身体已大面积烧伤,脊椎骨严重骨折,陷入了昏迷。经紧急抢救,李宝东脱离了生命危险,但医生告知,他面临着瘫痪的风险,需要长期治疗观察。

WPS拼图0.png

杨忠林理事长关切地查看李宝东背部与手部的烧伤


这份义无反顾的勇敢,很快受到辽宁省见义勇为基金会的高度重视。2025年3月,李宝东挺身而出抢救人民财产安全的行为被锦州市北镇市授予“北镇市见义勇为先进个人”称号;4月,锦州市启动授予李宝东“锦州市见义勇为模范”程序;8月,省委政法委、省见义勇为基金会将李宝东的事迹上报中央政法委、中华见义勇为基金会;10月9日,中央政法委发布2025年第二、三季度见义勇为勇士榜,全国69位勇士上榜,李宝东与另一位辽宁男子栾印波一同入选,成为辽宁人民的骄傲。此次上榜的勇士中,既有洪水中逆行救人的勇者,也有与歹徒搏斗的英雄,李宝东的事迹虽没有惊天动地的豪言,却以最朴实的行动诠释了见义勇为的真谛。

“英雄是时代的标杆,是社会的脊梁。我们不能忘记英雄,要让‘德者有得、勇者有荣、助人有福’的价值理念厚植社会、深入民心。”杨忠林在慰问中强调的这句话,正是辽宁省见义勇为基金会多年来的践行准则。作为2024年4月当选的基金会理事长,辽宁省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杨忠林始终带领团队奔走在关爱见义勇为人员的第一线,从大连到锦州、从辽东到辽西、从乡村到都市,马不停蹄地把党和政府的温暖送到每一位勇士身边。

如今,躺在病床上的李宝东虽然仍承受着伤痛,但当得知自己上榜的消息时,他用微弱的声音说:“当时就想着别烧到房子,都是乡里乡亲的,谁家有事都得上手帮一把,换作谁都会上。”这句朴实的话语,恰如见义勇为精神的生动注脚——它从不是惊天动地的宣言,而是危难时刻挺身而出的本能,是像李宝东这个平凡的人骨子里的善良与担当。

从七米棚顶的纵身一跃,到病房里的默默坚守,李宝东用血肉之躯诠释了“见义勇为”的千钧重量。而辽宁省见义勇为基金会的暖心举措,更让人们看到:英雄从不会被遗忘,义勇之举永远会被尊崇。这份英雄与社会的双向奔赴,正在辽沈大地上凝聚成崇德向善的强大力量,为辽宁振兴发展注入不竭的精神动力,让见义勇为的种子在辽沈大地生根发芽、生生不息。(辽义宣)


监制:杨宝斌

编审:许戬 张昕琳 刘学文

责编:刘学文


阅读12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