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敬辽沈英雄—— 省见义勇为基金会慰问多位挺身而出的勇士

2025-10-31

当危难降临,总有人挺身而出;当险情突发,总有人逆向而行。近期,辽宁省见义勇为基金会理事长杨忠林、秘书长杨宝斌和表奖宣传部一行,带着全省人民的敬意与关怀,先后赶赴辽阳、沈阳两地,看望慰问多位在危急时刻勇毅出手的见义勇为人士,让满满的正能量在辽沈大地上持续传递。

辽阳:两场生死救援,见证凡人善举


1.png

省见义勇为基金会看望慰问赵文淞


2025年3月9日15时20分,辽阳市太子河区石蛤线双拥路突发意外——市民邓帅远驾驶的辽K·QR765面包车失控撞树,瞬间燃起明火,驾驶员陷入昏迷,右眼严重受伤,生命危在旦夕。此刻,中国人民解放军93123部队文职护士赵文淞驾车途经此处,目睹险情后没有丝毫犹豫,立即停车上前。他一边快速评估现场情况,一边果断唤醒昏迷的邓帅远,拼尽全力将其拖拽至安全区域,随后第一时间拨打报警和急救电话。在铁西路消防救援站及时赶到处置后,肇事司机被及时送医,最终脱离生命危险。这位年轻文职护士以沉着冷静的处置、迅疾果断的行动,避免了火势蔓延引发的二次灾害,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军人的责任与担当,赢得了被救者和周边群众的一致称赞。为表彰其义举,太子河区于5月正式启动“见义勇为先进个人”荣誉称号授予认定程序。


2.jpg

省见义勇为基金会看望慰问朱路等5位义士


仅仅十余天后的3月23日下午,辽阳市白塔区新华桥下游约50米处的泰和园水域,再次上演生死救援。一名老人和孩子不慎落水,湍急的水流中,两人随时可能被冲走,情况万分危急。“有人落水了!快救人啊!”岸边,南门街道青年街社区居民、退休老人王石萍的呼救声急促而焦灼。正在附近带着小儿子骑行的辽宁美作装饰装修有限公司法人朱路,听到呼救后立刻抛下自行车,朝着河边狂奔而去。他来不及多想,迅速脱掉外套,毅然跳入冰冷的河水中,一手紧紧推着落水老人,一手托住呛水的孩子,奋力向河南岸游去。岸上,白塔区劳动保障监察中心科员、共产党员邹仁东反应迅速,立刻寻找可借力的工具,最终找到一根结实的树枝,伸向水中的朱路。朱路右手紧紧拽住孩子,左手牢牢抓住树枝,在岸上群众的帮助下,先将孩子安全送上岸。随后,南门街道喇嘛园社区退休居民李占林立刻接过孩子进行控水急救,为孩子争取了宝贵的救治时间。


3.jpg

朱路向省见义勇为基金会领导现场还原救人经过


安顿好孩子后,朱路不顾体力消耗,转身再次扎入水中,将已经漂浮在水面的老人拉向岸边。此时,岸上的南门街道兴悦华府小区退休居民李占明,以及两名群众再次合力将落水老人成功搭救上岸,很快,老人逐渐恢复意识。在大家的共同帮助下,精疲力尽的朱路也顺利上岸。不久后,公安、消防、医疗救援人员陆续抵达现场,消防人员对落水孩子实施心肺复苏,随后众人合力将老人和孩子送往医院。因救援及时、措施得当,两位落水者最终转危为安。遗憾的是,参与这次施救的其它2名群众在救援结束后便默默离开,至今未能取得联系。为表彰这群平民英雄的集体义举,7月18日,白塔区正式授予朱路、王石萍、李占林、李占明、邹仁东等5人“见义勇为先进集体”荣誉称号。

慰问现场,年逾七旬的王石萍老人回忆起当时的场景,依然难掩激动:“当时真是吓坏了,多亏了朱路他们不顾危险跳水救人,还有岸上的几位大哥一起帮忙,不然真不敢想后果!”面对这群用勇气书写担当的见义勇为者,省见义勇为基金会理事长、省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杨忠林动情地说:“你们是辽阳人的骄傲,也是辽宁人的骄傲!”他表示,见义勇为者用正义之举守护了生命安全、维护了社会安宁,他们的行为是社会文明的重要标志,是平安辽宁建设中最鲜活的注脚。而辽阳作为英雄之城,始终孕育着崇德向善的土壤,从年轻的文职护士到退休老人,从企业法人到机关干部,不同年龄、不同职业的市民们,他们用挺身而出的义举,为平安辽宁建设添砖加瓦,成为全省平安建设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

辽阳市委副书记兼政法委书记郭志强、市委政法委副书记王旭,以及哈尔滨飞行学院、辽阳市白塔区与太子河区相关领导一同参加看望慰问活动。


沈阳:两次挺身而出,青年勇担使命

2025年10月31日,省见义勇为基金会一行赶赴省军区沈阳第一干休所,看望慰问刘洪均、孙志泉两位见义勇为同志。

2025年9月14日,辽源路某小区一位失智老人意外爬出窗户,身体悬于三楼阳台外,随时可能发生坠落。省军区沈阳第一离职干部休养所勤务班班长刘洪均与辽宁人才派遣有限公司员工孙志泉遇见后,两人立即决定从楼下门市窗外铁栏杆处爬上去实施援救。


4.jpg

省见义勇为基金会看望慰问孙志泉、刘洪均


其间,因为担心栏杆不能负担两人重量,孙志泉撤回,最后由刘洪均爬上二楼,用手托举老人身体,为救援争取时间。同时,孙志泉迅速找来长梯,辅助刘洪均稳固身形。在二人默契配合与不懈努力下,最终老人安然无恙。事后,被救老人家属在和平区马路湾街道四平社区书记陪同下,专程到二人所在单位送上感谢信和锦旗,表达诚挚谢意。

2025年8月4日上午8时,和平区辽源路一辆白色轿车的引擎盖缝隙里猛地窜出黑烟,橘红色的火苗像毒蛇吐信般舔舐着车漆,驾驶员王女士尖叫着拉开车门,慌得连手机都掉在了地上。

“车着火了!快拿灭火器!”正在旁边仓库内维修的孙志泉,余光瞥见火光的瞬间,心脏骤然一紧。他扔下手里的工具,转身就往仓库里冲,拿起仓库里两个灭火器迅速跑到车旁。热浪裹挟着焦糊味扑面而来,他本能地眯起眼,却毫不犹豫地拔掉保险销,将喷嘴对准引擎盖缝隙。


5.jpg

省见义勇为基金会领导同志与沈阳第一干休所相关人员合影留念


由于处理及时,火势很快被压制,但没过两秒,火苗又从另一侧冒了出来。孙志泉赶紧调整角度,手腕快速转动,粉末在引擎盖下织成一张灭火网。期间,几位路过的司机车主也纷纷停车帮忙,几分钟后,引擎盖下的明火终于被彻底扑灭。起身后,孙志泉才发现自己的迷彩服裤子被火星烫出了好几个小洞,手背也被高温熏得通红,却笑着对王女士说:“没事了,车保住了就好。”事后,王女士特意为孙志泉送上锦旗,感谢他的挺身而出。

省军区沈阳第一干休所所长李海江、辽宁人才派遣有限公司项目经理梁春艳一同参加慰问活动。

这份温暖的慰问背后,是辽宁省见义勇为基金会的不辞辛劳与责任担当。为了让见义勇为者“流血不流泪、伤身不伤心”,省见义勇为基金会的工作人员始终奔波在致敬英雄、关爱英雄的路上。从了解事迹、核实情况,到对接地方、筹备慰问,每一个环节都细致入微、一丝不苟。尤其在“五个及时”要求发布后,省见义勇为基金会更是进一步加快了看望慰问的脚步,将“及时发现、及时认定、及时表彰、及时奖励、及时宣传”的要求落到实处,用高效的行动、暖心的举措,为见义勇为者颁发证书、慰问金和感谢信,让他们感受到来自社会各界的尊重与关怀,让“好人有好报”成为看得见、摸得着的现实。


监制:杨宝斌

编审:许戬 张昕琳 刘学文

责编:刘学文


阅读2
分享